人生四苦,熬过即福
受过的伤痛,终会化作未来闪耀的勋章。
三毛曾讲:“人生有如三道茶,第一道苦若生命,第二道甜似爱情,第三道淡若微风。”的确,人生百味恰似茶,苦只是一阵子,不会是一辈子。所以,不管处于何种境地,都别丧失对自身和生活的信心。人生,只有熬过这“四苦”,才能苦尽甘来,拥抱幸福。
读书之苦
《警世贤文》里说:“少壮不经勤学苦,老来方悔读书迟。”十年寒窗苦读,苦自然是苦的,可要是厌倦求学的枯燥,贪图一时安逸,日后定会追悔莫及。毕竟,这世上并无岁月静好,若想领略人生的风景,就得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峰。而读书,便是助你翻山越岭最为简便的方式。
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:一个小男孩挑着两只粪桶,摇摇晃晃地走在乡间泥巴路上。这并非炒作,而是一位父亲对孩子进行的吃苦教育。起因是孩子三天没写作业,父亲想借此让他明白,还有比读书更苦的事,希望他能好好学习。这位父亲深知没读书的苦,不愿孩子重蹈覆辙。环顾世界,那些没知识和文化的人,大多处于社会底层。还记得华为招聘年薪百万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吗?他们用年薪告诉我们:那些苦读的岁月,是你向上攀升的最佳途径,更是此生承受的最轻的苦。俗话说: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”忍一时苦痛,换长久自在,无论从人生意义还是功名利禄角度看,读书都是绝佳出路。当你咬牙熬过读书的苦,就是在用努力为未来铺就坦途。
生活之苦
杨绛说:“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,做人实在是够苦。”这便是世界最真实的模样,无论贫富,生活从来都不轻松。熬不住,你会千疮百孔,一生困于泥泞;熬过去,你会发现苦难不过是垫脚石,让未来美好而辽阔。所以,面对生活的苦,没有捷径,只能一点点熬。
曾读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:一块巨石被劈成两半,一半雕成佛像,另一半砌成台阶。台阶愤愤不平地质问佛像:“为何你被人供奉,我却被人践踏?”佛像说:“我经受了千万刀雕琢才有今天。”是成为佛像还是台阶,全看你能否熬过生活的苦难。民间有老话说:“怕吃苦,吃一辈子苦;不怕吃苦,吃半辈子苦。”真正的英雄主义,是知晓生活艰难后,仍选择迎难而上。那些吃过的苦、忍过的痛,终会铸就向上的路,让你掌握命运,收获想要的人生。
孤独之苦
古语云:“世间之法,独生独死,岂复有伴。”你赤条条地来,也将赤条条地走,孤独是人生的常态。一个人的强大,并非年岁增长,而是从熬得住孤独开始。
有个关于成功的“金蝉定律”:蝉要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生活三年,仅靠树木汁液为生,忍受非凡的寂寞孤独,历经一千多个日夜寒暑地气的磨炼。然后在一个夏夜,悄悄爬上树枝,蜕变成知了。太阳升起时,它便可振动双翅,飞向天空,奔向自由。每个人光鲜亮丽的背后,都有一段无人问津的孤独时光。孤独寂寞,熬得住,出众;熬不住,出局。因为,要想成蝶,必先破茧。《庄子》说:“独往独来,是谓独有;独有之人,是谓至贵。”好的人生,在寂寞中成长,在孤独中强大。孤独寂寞时,内心难免惶惶不安,但默默沉淀自己、积蓄力量,就能厚积薄发,抵达成功彼岸。
失去之苦
庄子和惠子,相爱相杀一辈子。他们曾尽情辩论鱼儿的喜乐,也差点在朝堂上兵戎相见。可惠子死后,庄子闭口不言,因为发问再无人回应,心事也无人诉说。李叔同曾写:“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人生难得是欢聚,惟有别离多。”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,人生也没有不苦的别离,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。就像学生时代无话不说的朋友,各奔东西后渐行渐远;曾经约定白头到老的恋人,多年后相逢却形同陌路;家里餐桌上一起吃饭的亲人,突然对面只剩空座。恰如莫言所说:“来是偶然,去是必然,尽其当然,顺其自然。”人生聚散不定,告别时不如互道珍重;缘散时不如微笑祝福。倘若失去是命中注定,就别再说来日方长。亲人、爱人、朋友,能拥抱时别争吵,能陪伴时别错过。从往事中释怀,珍惜眼前人,才能笑对别离,不负相遇,不留遗憾。
董卿说:“在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,我们所遭遇的挫折、失败、打击、挑战,又何尝不是一份礼物呢?磨砺我们的心智,完整我们的人格。”有了沙砾的磋磨,才有珍珠的圆润闪烁;有了锯片的切割,才有钻石的璀璨迷人。人生没有白吃的苦,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愿你吃过的苦、忍过的痛、受过的伤,都会化作日后的勋章。
惊人的因果定律:人品好的人,注定不会吃亏
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。
古语云: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,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”人这一生,行善作恶、福报祸事,皆有因果。世间万事皆有规律,恶人终有恶报,吉人自有天相。人若为善,天必佑之;人若厚道,必有后福。生命是一场轮回,你所付出的,终会回到你身上;你所得到的,都是自己的选择。
善待他人,亦是善待自己
爱默生曾说:“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,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,同时也帮助了自己。”你永远无法预料,不经意的一个举动,会在未来给生活带来什么惊喜;也永远不知道,随手给予的一份善意,会以何种方式归来。但总有一件事会证明:善人者,人亦善之。
前段时间,网上有个短片很火。蛋糕店里,奶奶带着小女孩选蛋糕,付钱时发现钱不够,只好退掉。走到门口,一个男人追上来把蛋糕送给小女孩,奶奶本想拒绝,男人讲述了往事:“在他八岁生日那年,很想吃蛋糕,但家里太穷买不起,有位好心人见此情形,买下蛋糕送给他。”奶奶听完欣然收下蛋糕,并让他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回报。随后,小女孩抱着蛋糕跑回家,开心地准备给爷爷过生日,还把男子留的纸条拿给爷爷看。纸上没有联系方式,只有一句话:“点点好心善举,泛起无尽涟漪,帮助他人能让爱心传递,也能帮助到你。”原来,多年前送蛋糕的好心人正是女孩的爷爷,而如今纸条上的话也是他当年写下送给男孩的。正所谓: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。善待别人的同时,就是在为自己积攒福报。
有段话说得很对:人生海海,谁人不是举步踉跄,孤独前往。但这世界的美在于,有人是照耀他人的光,有人是等待黎明的夜。孤独不会消失,灵魂却可相拥。看到有人难过,不冷言冷语,多一句安慰,因为谁都有伤心的时候;看到有人摔倒,不幸灾乐祸,顺手扶一把,因为谁都会遭遇不顺;看到有人落难,不落井下石,多一点温暖,因为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。今天别人有难需要你帮,明天你也可能有短板需要人来扛。积善行,守善念,得善果,你付出的爱,终有一天会回到你身边。
尊重他人,就是庄严自己
怎样判断一个人的人品?有个很贴切的解释:“处世懂尊重,做事有分寸,做人没有身份感,对待他人不贬低。”这既是待人处世的周到,也是深入骨子里的修养。
电视剧《老酒馆》中的酒馆掌柜陈怀海便是如此,为人为商堪称“楷模”。有位讨饭的老人常去他的酒馆喝酒。别的店看到乞丐,一般不允许进店,甚至不让在门口逗留。但陈怀海不仅不嫌弃老人,还常教导店里的伙计:“进了老酒馆的门,来了都是客,一钱酒是情谊,一斤酒也是情谊,不分厚薄,老酒馆不撵客,也绝不留无酒德之客。”他没因“掌柜”身份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,也没因老人“乞讨”身份而有半分慢待。
陈怀海给了老人最基本的尊重,老人也让他看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。老人讨饭吃,却不差一分酒钱,这是酒德;有人往他酒壶里兑水,他尝出来却不动声色,这是大气;客人多时,为了不打扰别人、不耽误酒馆生意,他都会站在角落喝酒,这是尊重。无论身处什么位置,人都应平视别人、平视自己,以谦卑之心看待世间万物。
有个观点很深刻:“我以为别人尊重我,是因为我很优秀,慢慢的我明白了,别人尊重我,是因为别人很优秀。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,对人恭敬其实是在庄严你自己。”何为尊重?别盯着他人短处不放:在矮的人面前不谈身高,在胖的人面前不谈身材,在皮肤黑的人面前不谈肤色……身处山顶别瞧不起山下的人:与穷人交谈不炫耀金钱,与孤寡老人交流不炫耀儿孙满堂,与不幸之人交谈不炫耀自己的幸福……做人,唯有尊重别人,才会被人尊重。
宽容他人,就是放过自己
作家鲁先圣说:“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,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,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,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。”深以为然。人生中有多少时刻,因一个人耿耿于怀,因一件事乱了心神。太过计较别人的错,往往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