溯易寻意:解锁王阳明心学的深层密码——风水命理师王镜海
发布时间:2025-07-27 10:56:49溯易寻意:解锁王阳明心学的深层密码
要深入领会阳明心学,扎实的易学根基不可或缺,而理解阳明“心本论”的核心,实则在于“意本论”。1553年,王畿谈及老师王阳明“居夷处困”的经历时,称其“尽去枝叶,一意本原”。此说法后被黄宗羲引用,《明儒学案》卷十《姚江学案》先提及王阳明“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”,随后又指出“自此(龙场悟道)之后,尽去枝叶,一意本原”。王畿与黄宗羲皆以“一意本原”概括王学后三变,这恰恰是本书“意本论”中“意本”的源头所在。本书从“心本”转向“意本”,围绕王阳明所强调的“意”(涵盖意识、意向)来构建“意本”理论体系。
在阳明所处的时代,朱子学占据主导地位,其学生大多对阳明的学问持怀疑态度。因此,在《传习录》中,阳明常常被迫对《大学》相关问题进行辨析,却往往难以说清。正因如此,《传习录》看似对《周易》缺乏深入探讨,一方面是因为学生鲜少问及《周易》相关问题,另一方面阳明自身也从不主动讲授易道,这使得阳明学中易学的核心要义未能充分彰显。在过往的五百多年里,阳明学问的易学旨趣始终未能真正凸显。
本书不仅要阐明心学本质上属于易学,更要论证心学亦是意学。将二者综合考量,阳明心学实则可归结为易意学,是一门致力于改变意识、转化意念的学问。由于当年向阳明问学的学生大多缺乏易学基础,难以领悟大道之源,所以心学作为易学与意学的融合,在《传习录》中未能得到充分展开与深入讨论。
在《传习录》里,阳明着重强调人要明辨良知、发明本心,也就是感悟天良之知,理解天地自然之善。本书认为,王阳明虽继承了孟子的良知良能之说,但并未将“道”局限于“仁”或“心”,而是消解了执于“仁”与“心”的观念,以“心天之意”(心天之易),即心与天相互感通之意,将二者贯通起来。基于此,本书展开心天之意的哲学构建,实现从心本体到意本体的转变,完成意本论哲学的系统性建构。
阳明在龙场的顿悟,得益于研读《易》而悟道,所以,要真正领悟阳明心学,就必须感通阳明研读、学习《易》的精神。王阳明曾提出“良知即是易”,尽管他关于《周易》的文本论述不多,但每一句都是解读阳明心学的关键所在。本书第一部分从意本论视角出发,从“文”(文本)与“悟”(境界)两个维度,深入剖析“良知”与“易”的内在联系。本部分从意本论哲学的高度,围绕文本与境界之间的张力,继承并发展学界此前从体用论角度解读“良知”& 上一篇:从卦气旺衰洞察事物发展趋势——风水命理师王镜海 下一篇:姓名暗藏玄机:五格五行定运势,好名助你鸿运当头——风水命理师王镜海 返回列表